首页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才聚嘉理,做实一流】复杂网络协同探测与控制创新研究中心全球招贤纳士

公告详情

一、 中心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以下简称研究院)是由北京理工大学和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新型高端科研机构(事业单位),是北京理工大学推进学科交叉创新、高层次人才产教融合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办学功能拓展区”,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北京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复杂网络协同探测与控制创新研究中心(简称“创新中心”)围绕平安中国、科技强军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复杂网络协同探测与控制”战略科研新方向,聚焦智能感知节点、空天地泛在传输、网络化协同控制、精密光电仪器与装备技术等技术,立足前沿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突出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重点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重大装备系统研发、科技成果协同转化,实现临近空间原位测量、感知信息实时传输、多维信息智能处理、面向特殊任务的感知协同控制和多元信息知识理解与同化。建设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张军院士领衔,郑德智教授为责任教授,凝聚院士、长江、杰青、海外高层次人才队伍,现有33人。规划极端条件感测、智能组网传输、跨域群体协同、精密光电仪器与装备技术等四个研究方向。依托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嘉兴中心)、复杂环境智能感测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嘉兴中心)和嘉兴市复杂环境协同探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核心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科学中心“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北京市高精尖学科“空天智能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的重点支撑学科、“多元信息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智能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优势资源,打造“复杂环境科学探测”方向一流的科研团队,在智能感知、组网通信、协同控制、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中积累了雄厚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近三年,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专项、JKW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单兵166工程项目等50余项,构建了特种感知器件、智能信息处理、MIMO组网通信、复杂光纤探测与通信、无人装备协同组网控制等科研平台,为团队的跨越式发展积累了必要条件。

团队成员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10余项。发表高水平SCI期刊论文300余篇,其中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SIAM J.、IJCV、OL、OE、CVPR、ICCV、ICML系列100余篇,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正面评价。团队成员担任多个权威SCI和EI刊物的编委。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官网:https://job.ustb.edu.cn/front/zpxx.jspa?tid=119625

研究方向

创新中心开展临空近空原位基准探测、跨域异构全局智能优化与集群牵制控制、新域新质动态网络一体化组网通信、光学量子感知等前沿科技,开展领域内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垄断,突破我国“卡脖子”技术,支撑北京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围绕四大核心交叉技术创新研究方向,下设12个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二、 中心专家简介

首席科学家张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工信部商用密码应用推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科技部“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通信导航、智能无人系统、天空地一体化网络、智能感知与检测等。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部。

 

责任教授郑德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期围绕国防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微弱物理特征精确测量技术及应用”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研究。以服务航空机载与地面测试参数测量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了谐振式压力和流量传感器的关键技术研究;为满足爆炸振动测量的国防急需,开展了极低频振动传感器及其校准技术研究;瞄准学科交叉的前沿方向,开展了极微弱脑电信号智能感知技术研究。成果已在谐振式压力和质量流量传感器、国防低频振动校准技术中得到成功应用,解决了传感器耦合振动、非线性测量、动态响应等关键技术。先后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本人排名5)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本人排名2),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成果转化1项。

 

方向负责人赵维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计划(2014年)、2011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2009年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计划等,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2014年)“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计量学会理事等。围绕精密光电成像检测技术及仪器方向,先后主持了包括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研制项目和重点项目、装发×××-4/6工程项目、国防基础项目等在内的30余科研项目,解决了国家/国防的一些关键测试难题;研究成果曾获得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2)、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1)、1项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1)、3项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2、2、3)、1项国防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1)和2项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一等奖(排1);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发表SCI收录90余篇。

 

方向负责人温广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担任IEEE J.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EE Tran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Asian J. Control编委,CAA大数据专委会副主任,CSIAM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专委会委员,CICC网络科学与工程专委会委员,CAA环境感知与保护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国际20余个IEEE Trans. 期刊审稿人、5个国际SCI期刊客座编辑,3个国际期刊客座主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中船重工军工类横向课题等10余项科研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5项;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基金1项。获ARC DECRA Fellow,2019年亚太神经网络学会青年杰出研究奖,2020年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等学术荣誉称号。

 

方向负责人高镇,长聘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宽带通信与智能信号处理,包括超大规模MIMO通信、物联网机器类通信、边缘计算、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曾获得IEEE Trans. Broadcast. 2016最佳论文奖、IET Electron. Lett. 2016最佳论文奖、UCET 2020最佳论文、IEEE/CIC ICCC 2021最佳论文。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7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前0.1%热点论文,WoS数据库SCI他引1475次。2018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爱思唯尔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2021年获得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担任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编委、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编委。

三、 招聘岗位

本次招聘面向相关领域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招聘学术人才岗位、博士后岗位、工程实验技术岗位。

基本招聘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2.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服务奉献意识,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系统谋划、组织协调和表达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领导力和创新合作精神。

3.具有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学习经历、学术背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具体招聘岗位和要求

岗位名称

招聘数量

学科专业领域

和研究方向

招聘条件

岗位职责

学术人才

2

半导体传感材料与器件

1.年龄一般不超过36周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2.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
3.具有相当于国际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助理教授 (助理研究员)及以上的学术水平,或在全球产业技术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研究人员;
4.在海外连续工作不低于24个月且申请时尚未全职回国,或在海外连续工作不少于36个月且申请时回国不超过1年者优先;
5.近三年在CNS及子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或在相关领域顶级会议/顶级期刊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多篇论文;
6.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开展相关领域关键技术前沿研究。
2.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基础前沿研究,完成中心各项科研任务,实现重大原创性成果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3.组织申请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横向项目,组织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并推动相关成果的产业化;
4.协助团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
5.协助团队指导研究生;
6.完成学校和学院规定的科研相关工作。

2

量子传感

1

脑机接口

1

通感一体化研究

1

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动力学与控制/数学

2

光电材料与集成器件

1

计算光学成像

博士后

2

半导体传感材料与器件

1.具有国内外高校或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授予的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三年;
2.在半导体材料、半导体物理和凝聚态物理、光电子器件、热电子器件、磁电子器件、微电子器件等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研究经历、并取得出色研究成果;
3.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基本编程能力;
4.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写作及交流能力,能及时追踪学科发展和学术前沿;
5.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开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工艺与器件的研究;

2.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技术对接;

3.参与科研平台论证与建设。

3

量子传感

1. 具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
2. 具有一定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有固态自旋实验等相关经验者优先;
3. 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

1.开展复杂环境光量子探测相关研究;

2.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技术对接;

3.参与科研平台论证与建设。

1

脑机接口

1. 博士学历;生物医学工程类、集成电路类、微纳电子类、材料类等相关专业,在相关领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或专利,有微纳器件加工制造经验者优先;
2. 掌握扎实的器件设计基础,具有微电子理论基础,具有电极制造经验,熟悉包括光刻,湿/干法刻蚀,轮廓仪,PECVD,RIE/DRIE等工艺步骤;
3. 熟练运用微纳电子器件设计与开发工具,熟悉3ds Max、L-edit、Rhino、Multisim、Comsol、Altium Designer等建模与仿真设计软件;
4. 配合芯片开发流程,能合作完成系统集成与开发;
5.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1.开展脑信号采集器件的设计、仿真、制备的研究;

2.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技术对接;

3.参与科研平台论证与建设。

2

通感一体化研究

1. 在国内外权威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 2篇以上;
2. 通信工程、物联网、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交通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年龄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三年),对研究方向中至少一个方向有相关知识背景、研究经历者优先;
3.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水平与书面表达能力,在相关国际重要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过优质论文,具有从事各类国家或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研究和开发经验者优先优先;
4.品行端正,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工作细致认真,具备优秀的科研与动手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高度的敬业和团队合作精神。

1.面向复杂环境,研究感知-通信-协同融合的架构、协议与算法;

2.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技术对接;

3.参与科研平台论证与建设。

2

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动力学与控制/数学

1. 在国内外权威期刊或会议发表论文 2篇以上;
2. 有相关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艇、云计算集群管理等实际系统开发经验者优先。
3.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水平与书面表达能力,在相关国际重要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过优质论文,具有从事各类国家或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研究和开发经验者优先优先;
4.品行端正,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工作细致认真,具备优秀的科研与动手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高度的敬业和团队合作精神。

1.开展跨域集群研究;

2.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技术对接;

3.参与科研平台论证与建设。

2

光电材料与集成器件

1. 凝聚态物理、光学、光学工程、材料化学、软件算法等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
2. 具有较好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已在领域内顶级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勤奋务实,勇于开拓,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具有激光加工、量子光学、光电/光子芯片、激光光场调控、光学纳米材料等相关项目经历者优先考虑;已有相关领域高水平论文发表者优先。

1.开展微纳光电材料与光电器件集成技术研究;

2.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技术对接;

3.参与科研平台论证与建设。

2

计算光学成像

1、博士学历,光学工程、光电仪器、物理学、信息科学、生物工程、计算机、机械、通信、软件、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
2、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熟悉相关软件使用,对科学前沿探索、工程技术实现、仿真算法处理、或应用分析开展至少一方面擅长并感兴趣;
3、具有一定的光电系统设计、仿真、分析、装校及测试能力;
4、具有光电成像(包括但不限于宽场、共聚焦、超分辨、多光子、相位、自适应、SPP、偏振、电子显微镜、全息、散射、光谱、OCT、light-sheet、光热、光声、量子、单分子等)或计算成像(结合深度学习、定量表征等算法)等相关项目经验者优先;
5、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方案实现能力,善于学习新技术,动手能力强,诚信友善正气敬业,积极乐观,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1.开展新型光学成像和检测方法、理论研究;

2.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技术对接;

3.参与科研平台论证与建设。

光量子理论与系统设计师

1

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1.硕士及以上学历;
2.具有光量子建模、光电探测、光学类系统开发等项目相关经验;
3.精通Matlab、LightTools、Zemax等仿真软件中的一种或多种,具备系统仿真能力;
4.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高效的执行力和良好的抗压能力。

1.负责量子领域理论研究、建模仿真、应用概念探索;
2.负责常用光学系统设计、选型、装调与性能测试分析;
3.协助相关项目申请报告、科技成果转化等文件的撰写;
4.承担团队分配的其它任务。

光学精密仪器测量/调试工程师

1

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1.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关行业1年以上工作经历;
2.光学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3.熟练掌握:TIA portal、三维力控等PLC组态软件,Solidworks、cadence;
4.精通装调仪器、画装配图、做电箱、焊接电路板(没有设计过电路)等,有干涉仪和中心偏调试经验者优先;
5.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高效的执行力和良好的抗压能力。

1.负责实验室/平台科研仪器调试,使用维护,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完成任务情况良好;
2.参加项目相关研究工作,参加项目申请资料准备,参与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良好。;
3.协助相关器件/产品的研发方案制定和测试;
4.承担团队分配的其它任务。

自主协同控制与分布式估计算法工程师

1

应用数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相关专业

1.硕士及以上学历;
2.系统学习过分布式控制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一致性估计、一致性控制、编队控制等现代协同控制理论与技术;
3.精通Matlab、C++/C#、python等仿真软件中的一种或多种,具备系统仿真能力;具有集群系统与跨域集群系统开发等项目相关经验者优先;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能够承担工作压力。

1.负责一致性协同控制领域理论研究、建模仿真、应用概念探索;
2.负责常用集群编队协议设计与性能测试分析;
3.协助相关项目申请报告、科技成果转化等文件的撰写;
4.承担团队分配的其它任务。

嵌入式开发工程师

1

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1.硕士及以上学历;
2. 具有FPGA、DSP等硬件嵌入式编程经验;
3. 精通matlab、pycharm、VS等语言;
4. 具有嵌入式系统开发经验;
5. 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1. 负责感知、通信、控制相关算法的嵌入式开发;
2.协助相关项目申请报告、科技成果转化等文件的撰写;
3.承担团队分配的其它任务。

嵌入式开发工程师

1

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1.硕士及以上学历;
2. 具有ROS等开发经验;
3. 精通matlab、python等语言;
4. 具有嵌入式系统开发经验;
5. 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1. 负责无人集群系统仿真等相关软件平台的开发,为算法验证提供接口;
2.协助相关项目申请报告、科技成果转化等文件的撰写;
3.承担团队分配的其它任务。

软件工程师

1

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

1.硕士及以上学历;
2. 具有unity平台使用经验;
3. 精通matlab、python等语言;
4. 具有模块化软件开发经验;
5. 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1. 负责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艇等相关平台的算法嵌入式开发;
2.协助相关项目申请报告、科技成果转化等文件的撰写;
3.承担团队分配的其它任务。

软件工程师

1

测控、自动化、电子工程

1.本科及以上学历;
2.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3.掌握C语言、Verilog语言,熟悉VC、MATLAB、LabView编程等
能力要求;
4.独立从事过单片机、ARM、DSP、FPGA等系统的软件编程,掌握计算机的VC、LabView等编程,熟悉各工业现场总线规范;
5.有较强的计划与执行能力,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职业道德。

1. 负责感知、通信、控制相关算法的嵌入式开发;
2.协助相关项目申请报告、科技成果转化等文件的撰写;
3.承担团队分配的其它任务。

算法工程师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信息科学与技术等

1.本科及以上学历;

2.精通matlab、python等语言;

3.具有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因果推断等人工智能算法开发经验;

4.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1.负责健康管理系统相关智能算法、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开发等;

2.协助相关项目申请报告、科技成果转化等文件的撰写;

3.承担团队分配的其它任务。

硬件工程师

1

测控、自动化、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

1.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
2.熟悉电路设计相关知识,掌握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等相关知识;
3.从事过检测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开发工作,熟悉并独立设计过单片机、ARM、DSP、FPGA等系统,熟练使用AD、CADENCE等相关设计软件;
4.有较强的计划与执行能力,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职业道德。

1.参与项目小组会议,理解产品的总体方案设计,提出技术性及可行性建议;
2.按项目要求完成符合功能性要求和质量标准的硬件电路设计,直达项目设计要求;
3.根据产品详细设计报告和所涉及部门或岗位沟通,完成符合功能和性能的逻辑设计;
4.负责转产过程中,硬件电路板、BOM整理及采购过程中出现的替代型号提出替代建议;
5.负责定型产品出现各种硬件电路问题的分析与排故;
6.负责各产品定型文件整理、版本信息确认并进行归档、保存管理;
7.负责新研产品的电器防爆认证,做到按时完成;
8.负责编写项目文档、质量记录以及其他有关的文档,做到按要求完成;
9.根据相关部门或客户所提出的需求及技术缺陷,进行技术优化升级;
10.协助测试开发的硬件设备,确保其按设计要求正常运行;
11.协助完成新产品导入,解决试验、生产过程中与研发相关的技术性问题;
12.按要求参加各类会议、公司组织的培训会,做到无缺勤无迟到;
13.按时提交各类报表、报告、总结,做到确保准确无误;
14.承担团队分配的其它任务。

结构设计工程师

1

机械制造、材料科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1. 硕士及以上学历;
2.具有增材制造、结构设计、机械加工等相关工作或科研经历;
3. 精通结构设计软件;
4. 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高效的执行力和良好的抗压能力;
5. 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1.负责感知控制样机等相关系统的结构设计;
2.协助相关项目申请报告、科技成果转化等文件的撰写;
3.承担团队分配的其它任务。

结构设计工程师

1

机械设计及制造

1.本科及以上学历;
2.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3.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相关知识,熟练使用AUTOCAD、SOLIDWORKS或RPOE等软件;
4.熟悉各机械系统的设计规范,具有独立设计机械系统的能力,特别是仪表结构设计能力,掌握系统实现的各种工艺流程,并具有丰富的外协资源;
5.有较强的计划与执行能力,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职业道德。

1.负责感知控制样机等相关系统的结构设计;
2.协助相关项目申请报告、科技成果转化等文件的撰写;
3.承担团队分配的其它任务。

组合导航工程师

1

大地测量、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导航制导与控制

1.硕士及以上学历;
2.具有卫星导航、惯性导航或者组合导航等相关算法研究背景和经验;
3.熟练使用C++,熟悉linux系统及编程;
4.具备较好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5.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独立的思考能力、高效的执行力和良好的抗压能力。

1.根据项目需求设计相关方案、开发相关程序模块实现相关功能;
2.负责项目文档的撰写、整理、分类等;
3.协助相关项目申请报告、科技成果转化等文件的撰写;
4.承担团队分配的其它任务,协助实验室建设和服务。

气象工程师

1

气象学、应用气象学、地理信息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1.硕士及以上学历;
2.具备1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3.熟悉气象数据及数据结构,如Grib、NetCDF、HDF、Micap数据、雷达基数据、雷达PUP产品、静止卫星、极轨卫星数据格式;
4.熟练使用C++、Fortran或python等开发语言;
5.熟悉WRF等中尺度模式,熟悉数据同化与集合预报优先;
6.熟练使用NCL、grad、urfer等软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熟悉linux系统和shell脚本优先;
7.有利用人工智能解决气象问题相关经验者优先。

1.针对气象、污染扩散等应用领域进行项目组织与技术服务;
2.整合现有监测数据,对污染形势、气象条件等分析研判;
3.分析污染特征,解析污染成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控建议;
4.负责气象预报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中尺度数值预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5.负责数值模式结果后处理工作及相关报告和文档的编写工作;
6.承担团队分配的其它任务。

四、 薪酬福利与人才发展

薪酬待遇:提供具有相对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①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一人一议;

②优秀学术人才年薪30-80+万;

③进站博士后年薪30/40/50万(可叠加成果激励15万或25万/年,含地方政府人才补助);

④工程实验技术人才年薪10-80万。

科研经费:根据人才类型提供10-600万+的科研启动费。

科研平台:个性化定制+共享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和嘉兴市高能级科研平台。

科研团队:配备高能级科研团队(博士后、工程实验技术人才、产业化人才等),给予研究生招生指标。

福利保障:五险一金、带薪年假、健康体检、高温补贴等;给予安居补贴、提供过渡性免费人才公寓。

服务保障:提供良好的科研办公环境、一站式服务;协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配偶就业、医疗健康等需求。

人才发展:

1.符合条件者纳入北京理工大学人才引育体系,可双聘为北京理工大学硕导、博导,高层次人才给予北京理工大学事业编制,实现“人事关系在嘉兴、学术关系在北理”。

2.双向参加职称晋升(研究员系列)、项目申报(国家、浙江省及嘉兴市人才计划)。

3.出站博士后来/留研究院工作可直接申请确认为副研究员;博士后满足北京理工大学公开招聘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者,可优先聘任至相应岗位;满足研究院公开招聘学术人才任职条件者,可优先聘任至相应岗位。

嘉兴市人才政策: 

层级

入职补贴

生活补贴

工资外津贴

租房补贴

购房补贴

公积金贷款

博士

2万

6万

2000元/月(3年)

1000元/月(最长3年)

45万

60万

硕士

1万

3万

1350元/月(3年)

600元/月(最长3年)

23万

60万

博士后

出站留嘉(来嘉)生活补助最高20万元。

注:具体解释权在嘉兴市相关人才管理服务部门。

五、 应聘方式

请扫描下方简历投递二维码提交个人详细简历、学术代表作等。

简历内应包括

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发表文章目录

专利及获奖情况等

简历命名要求

应聘岗位+研究方向+姓名+来源博士引进网

简历投递二维码

联系方式:

复杂网络协同探测与控制创新研究中心:李老师

人力资源部:梁老师0573-83620930  倪老师0573-83620929

六、 研究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秀水新城,总规划用地1000亩,其中一期建设用地500亩、建筑面积23万平米。研究院本着“做实、一流”的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需求,汇聚全球高端人才开展“高精尖特新”科技创新工作,通过“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卓越工程师,围绕长三角区域产业链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研究院按照“院士领衔、团队落地、属地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打造一流科技创新团队,实行PI科研创新团队发展模式,高水平学术人才全面融入北京理工大学人才队伍引育体系。

   

嘉有人才 与你同行 嘉禾万事兴

我们用最真挚的热情 诚邀您的加盟 共建一流研究院

欢迎关注研究院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博士人才引进」,了解高校招聘最新动态!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所属地区:北京市

单位类型:双一流院校

单位类型:公立(国有)

上一篇:广西财经学院2023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下一篇: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初夏蓉城 • 数学&统计学学者论坛邀请函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